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2024美利達彰化經典百K

手術後很久沒有長距離騎乘,出發前還有點挫,擔心撐不了太久。 一開局就是熟悉的集團衝刺,腎上腺素爆發加上集團效應,時速40以上在呸~也可能天氣在飄雨,大家想趕快騎完收工也說不定? 轉進148爬坡後,集團就開始篩選瘦身,但仍然比預料的快一些。瞄一眼碼表,驚覺開著推4在衝,根本就是在這裡測cp20!連忙降速緩一下。才前1/5的路段就All in,後面就不用玩了。 上139後跟了一個小集團,爬坡時有個精瘦的車友在前面帶,等到平路段,換一位重量型的車友衝到前面開車。不得不說,在平路絕對的功率輸出就是王道,在後面跟還要開到400多瓦!一來一往,就像是z3z5來回間歇,何況時間還早,自認無法承受如此的摧殘,只能目送他們遠去~🥲 獨推一小段後,被後方大集團吞沒。速度剛好,就穩穩呆在集團內,並且雨也越下越大,整組煞車制動力明顯降低不少,只敢騎在後方跟側邊,減少急煞的機會,只不過會被噴的滿臉豆花而已,難怪今天一罐水就夠了!😆 遺憾的是,集團內還是有摔車,雖然不清楚事故原因,但是在後方的距離夠,還是來得及閃開,希望摔車的朋友沒有大礙~停了一段久違的紅燈後,集團速度平緩了些,平均時速還有35以上,但還是被後方的集團追上,可見該集團火車頭之兇猛。 兩團合併後隨即轉向東螺溪自行車道,這路面是出了名的爛,可說是彰化百K中的春季古典石板路段(?),狹小的路面將集團擠壓成細長的隊伍,速度卻沒有絲毫的趨緩,必須用更多的輸出來對抗路面的顛簸、更大的力量去抓緊把手、更多的核心來抵抗透過把手傳遞上來的震動,有些人在這裡落下了速度,得緊補上避免被集團甩開,免不了得開出一段段的強度。這路段真的要保持專注,隨時注意路面及集團的狀況並及時做出反應。暗自感謝插香課表讓我可以撐過去,只是在2.5小時後做這樣的輸出,著實耗費體力。 轉到北斗市區後,就剩7K左右了,若是線上Zwift的活動,大家都是摩拳擦掌準備最後的輸贏了。但實際路上環顧四周,有種趕快騎完收工回家的氛圍。終點前工作人員沒帶好方向,導致前面幾位騎錯路線,速度一緩,又少了些衝線的氣氛~🫤 一路平安的回到終點後,各物資站依然有美麗的showgirl幫你戴上完賽獎牌,這次工作人員還特別在終點廣播,請完賽女車友到第一物資站領取物資,心想這樣還蠻貼心的,而且該站掛獎牌的是一位高帥小哥~簡直是誠意滿滿~😆 第一次沒停靠休息站,也第一次在環化騎進3小時內,畢竟爬坡
最近的文章

山道猴子

猴子一詞,似乎在重機圈是貶義。但是在單車圈,通常是戲稱擅長爬坡的車手,雖然有點開玩笑的成分,但沒有太多羞辱的意思。 最近山道猴子的影片爆紅,但感覺很難跟單車界連結在一起。說到底,單車再怎麼改裝,引擎還是在自己的腳上,裝備組騎帥的很多,但裝備頂天兼顧騎得好的卻不多,還能做網紅展秋的更是寥寥可數,畢竟實力不靠時間去堆是練不出來的。所以,這片重機的部份並沒有太多共鳴。 劇中的對白相當的口語化,沒有那種台劇過於文青做作、或是長壽劇矯情的誇飾台詞,每句台詞就像你身邊朋友會講的幹話。因此,更容易讓人帶入身邊接近的人事物,提高動畫和現實人物的同步率,進而加深劇中人物的刻畫。 “追求認同”幾乎是每個人年輕時會經歷過的時期,每個人所執行選擇的方式不同,結果也不相同。最後山道猴在還沒成就最好的自己之前,在眾多錯誤選擇下,就導致自我的毀滅。結局雖然令人錯愕諷刺,但仔細想想,現實不也如此?鮮少有人能畫下自己人生的句點,更多時候是突然而來的,我們所能做的,就是好好面對我們自己的人生,試著做明智的選擇吧。

關於卡鞋

前幾個月,我的閃電牌卡鞋在騎訓練台時開口陣亡。要是沒記錯的話,穿了應該有七年了。當時連卡踏總共花了6000元,現在看起來還蠻值得的。 除了這雙鞋外,其實後來還買了一雙Lake的鞋來當備品,當時單車快遞在做廠拍,特地到倉庫去試穿採買。現場試穿感覺還可以,但是實際上卡後卻明顯感到不舒適,尤其是和原本S牌相比有明顯不同。 比對後發現,最明顯的差異在腳背的部分。S牌鞋舌較低較短,而且做圓弧造型且用布類的材質。而Lake的鞋舌單純只是合成皮的延伸。試穿時沒有發現,但是一上卡踩踏後就是明顯會壓迫腳背,長時間下來就是不舒服,所以Lake這鞋一直都束之高閣,沒事不再碰它。 但是現在鞋壞了,不得不暫時拿出來穿,順便找門市試穿買鞋,剛好附近門市有賣Shimano 的卡鞋。首先試穿的是Rc7,但是一樣明顯有壓迫腳背的問題,而Rc9在鞋舌卻像S牌一樣,做異材質的變化,明顯比rc7舒服許多,但是價格實在超出預算,只能作罷。

IMB AFM-02 FM發射器

其實這是我第二次購買了,主要是我的老車沒有任何音樂輸入端,是以前老式的卡夾cd音響,為了能在車上播放手機的音樂,就買了FM發射器來用。 當然,前提是手機必須要有3.5mm的耳機孔,沒有耳機孔的就必須使用轉3.5mm的轉接線,但這樣會無法幫手機充電,除非有一對二的轉接線,不過沒試過就是了。之後換手機有些不便,畢竟有耳機孔的手機越來越少了。 發射器預設三組FM頻道,只要將發射器插在手機,再將FM廣播調頻至發射器相同的頻道,就能播放出手機的聲音,而且音質還相當不錯,幾乎沒有雜訊。 之前的發射器可能用久了,充電座已經接觸不良,所以再買一個來用,發現似乎做了些小改版: 1.切換頻道的原本是用扳的,新版的是用按的。我是比較喜歡用扳的,這樣才知道切到什麼頻道,用按的要一直按,才知道有沒有對到車上的廣播頻道,不過這算小問題,通常一開始對到了之後也不會再改。 2.3.5mm插針比較長了些,而且在接近本體處有墊一層橡皮墊。現在手機都有裝殼,導致發射器無法完整插上手機,這個改版在使用上就非常有感,不用再去磨手機殼。 雖然這只是個解決過時產品的小東西,但是在一些小地方還是會去做調整跟修正,讓人感覺是有心思專注在產品上。不知道這產品賣的好不好?市場需求是不是一直這麼大?如果一直賣的不錯,那之後之改版,應該也差不多該改成type-c了吧?

2022環化

減重後的單車考試~減了10KG變成83左右後,成績和去年少了一個多小時,也和多年前的85時相比,進步了近20分鐘,相信是休息時間減少的關係。以前每個補給站都休息,這次準備了果膠,只為了補水進了兩次,多少減少了總時間。  這次把訓練車的功率計裝到車上,在某些時段提醒自己不要亂衝,有個數字判斷確實比較不會亂來。尤其是爬完139下滑後,以為左轉出林虎路下坡,結果得繼續爬松柏嶺,當下暗自叫苦,錯估爬坡路段,只能先盯好功率保持住,保留腳力慢慢龜上去。 松柏嶺補給站下滑後,後半段多是平路,幸運搭上集團列車,但偶有小路蜿蜒,在列車上差點被甩出去,每個轉彎停頓就踩一次間歇,只能說開列車的車頭實力果然強大無情,好在還有些餘力,就像秋天不肯凋零的落葉,勉強還是咬得住。  在開始的2個半小時後,瞄到碼表的騎乘距離,突然驚覺有可能3個半小時內完賽,並打破自己的紀錄,但此時雙腿已開始微微抽筋。轉進北斗市區,經過幾個紅綠燈的減速,原有的集團也已逐漸分裂,只剩三兩成群、各自努力,但此時腿腳卻已抽筋,難以施力,依據以往經驗,倘若下車休息,不休息一段時間是騎不上車的,只能死命地捏大腿以蓋過抽筋的痛楚,想不到還多少有些用處。只有抽筋,力氣還是有的,就差那半分鐘硬是在3個半小時內撐到終點,看到完騎成績確實喜出望外,突然腳也不疼了。  雖然近年騎車次數少,但是今年在檯子上還是盡量撐滿1小時,訓練台的效率還是有的,前一陣子環八卦時,嘗試用果膠減少休息時間,也有些成效。當然,體重還是有差。不管如何,身體健康、自我突破這種體能上的自由,果然還是最舒爽的阿~

2020總統大選

這場全國智力測驗總算結束了,幸好蔡英文以817萬票勝出,在在顯示台灣主流民意仍不願向中國低頭。但是仍然有5百多萬票支持韓國瑜。選總統,選的是國家高度,我老是懷疑有些人腦袋 因為欣賞陳柏惟的論述,政黨票考慮投給基進黨,我完全同意基進黨的兩岸論述以及國家主權認同,也認為在台灣中,應該要有一個政治光譜更偏向台灣獨立的年輕政黨,雖然並不是目前台灣的主流民意,但應該一直有這個聲音才對,但是一看到選舉公報中一句:「我們顧全大局,不會亂背刺民進黨」支持的心情立刻消失。 如果基進黨認為台灣應該勇敢的站在中國面前,那為何又會區就於民進黨這綠色執政大黨呢?顧全大局就是同意當民進黨的橡皮圖章?看看那個時代力量,部分人士親綠顧全大局的結果導致黨內路線分裂,雖然歷經紛紛擾擾,區域立委也沒上,但政黨票卻從四年前的74萬票成長到今天的109萬,雖然黃國昌沒上,但還至少保住三席,不致於泡沫化,這代表堅持核心價值才是一個黨存在的意義。如果基進黨一直要仰人鼻息,當民進黨有重大弊案,會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嗎?當你勇於立足台灣劍指中國,你敢劍指執政的民進黨嗎?在選舉的過程中,仍然要喊著配票,那投民進黨和投基進黨有甚麼差別?因為尚未有現任的立委可以參考,所以有著許多的問號。最後還是選擇時力,至少,做為一個監督政府的立委,時力的黃國昌可讓藍綠宛如芒刺在背,但是身為第四席的他沒上,前三席是否能延續時力公平正義的精神,仍然有待觀察。而只有一席的基進3Q哥,最終會在立院扮演甚麼角色呢?

屋頂Fitting結果調整和46/30超壓縮盤

過幾次調整,龍頭長度換短,反裝,換座管,雖然和當時調整的數據有些微落差(其實是調不出來),至少調整成接近當時fitting時七八成的感受了。 改短2公分,反裝  我對座高,還有座墊前後位置調整的接受度感受不大(屁股不安於室),畢竟和原本的設定差不多。差異較大的還是上半身的問題,以往肩膀常有壓迫感,距離拉長總是特別的酸,就像全身壓在臂膀上,現在座艙空間小一些,高一些,明顯舒服很多。(原來是自己手短啊啊啊~)  當時小樹的回覆是練不夠,現在來看,只能說對一半。車子不能隨意換,身體自然可以練,但是天生的身材尺寸卻不能練。在先天不良(?)的狀況下,當然可以遷就車子的幾何騎姿,練出相對應的身體強度,但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自然比較高。現在家庭有了,最缺的,就是自己的時間了。如果車能調整成更適合身材的幾何,那不是更好嗎?  最後,大盤也換成時下流行的46/30超壓縮盤,畢竟我的大盤是歪的,乾脆直接換掉。換了大盤,力量輸出明顯穩定直接很多,畢竟少了原本歪斜造成的摩擦損耗,同路段不同大盤的轉數也明顯高出不少,但這不代表換了超壓縮盤後,所有坡都能輕鬆寫意的騎上去,齒比低又要維持一樣的速度時,持續維持較高的迴轉數,仍是需要肌耐力和心肺能力。至於最輕齒比,也大約等同用34大盤時配32T飛輪,實際騎乘的感覺沒有輕很多,但在整體齒比下降的狀況下,常常在騎乘時,偶爾會有『咦?怎麼還在大盤?』的錯覺,檔位的選擇,是有必要再花點時間去適應的。 看看這30T的大(小)盤 FSA Energy Modular Crankset 20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