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台車真是讓人又愛又恨
一開始騎的時候,因為曲柄長、座管OFFSET不同,座高調了又調,座墊也搞很久,現在把座倉設定弄跟原車一樣了,卻感覺不太對勁。
首先,下坡感覺特別敏銳,沒有比前車穩,須花更多精神去控制車子。頭管角多了0.5度,應該不會差那麼多。再來,這車停下再啟動時,特別容易打到腳,所以研究了一下這車的幾何,嗯嗯...兩輪軸距只有978,跟原車992相比真是短了許多。不僅如此,跟其他品牌差不多尺寸的車架相比,也算是目前知道最短的。而且,SIZE 56的車架,竟然跟SIZE XS 的SCOTT ADDICT TEAM一樣短?個人猜測是官網沒標示的幾何資訊導致這個結果。一般56大小的車架,RAKE約43-48,依照MR1的軸距,RAKE大約只有3X,FC也約580上下。
所以挑車真的不能只看STACK跟REACH,雖然這兩個數值可以讓你找到適合大小的車架,但是在尺寸合宜的狀況下,這數值和你騎程的感受和習慣並沒有絕對的關係。
所以挑車真的不能只看STACK跟REACH,雖然這兩個數值可以讓你找到適合大小的車架,但是在尺寸合宜的狀況下,這數值和你騎程的感受和習慣並沒有絕對的關係。
一樣的設定下,較短的軸距,使得前輪離地的位置會再往後,人的重心會往前移,所以造成下坡有較大的不安全感。相反的,這樣的重心配置應該比較適合爬坡(本來就是爬坡車架嘛!)。事實上,我以此車在STRAVA爬坡的成績中不是最好的,但是在爬坡過程中,是相對舒適、省力、順暢的。
至於平路巡航,拜車架性能及跑零緣故,迴轉採起來特別順暢,加速更是迅速,平路紀錄都是這台車比較佳。但長途騎久了手腕特別不舒服,大概是向內凹的車把握不習慣吧!但畢竟是碳纖車架,碎震處理起來比鋁車好得多。
結論,車身輕巧的純種爬坡車架,車子的個性相當明顯,大山和高低起伏的丘陵地都是它的戰場。只是,長下坡必須更提高精神注意路況和操控,因重心的關係,都會使下坡任何狀況都更明確的反應在車上。
話說回來,到底是這台車的關係還是這56尺寸的關係啊?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2016.9.8
前一陣子車架處理完一些小問題後,重組裝時,剛好多降了半公分的墊片
突然發現那種下坡重心過高的不穩定感減輕了些
直線下坡很穩,但是下坡過彎仍然是鈍鈍的,唯一能想到的是偏高的Trail值了
不過,除非換支前叉...不然也只能算是猜測了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