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音樂 - 關於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(+命運)

曾經,在重考的日子中,莫名其妙的喜歡古典樂,每次補習回家後都會逛一趟唱片行,到古典樂區那邊尋寶。在那個裝高級的年紀,還會買本古典樂入門,按圖索驥地尋找書中所推薦的CD,不然,就是從最有名的音樂家、熟悉的樂器(Flute)著手。

b當初買這張CD最主要的還是為了那鼎鼎有名的『命運交響曲』,則第七號交響曲則是被我視為『附屬的』、『充版面的』。就像以前買流行歌手的錄音帶,總是只有A面第一首跟B面第一首好聽,其他則乏善可陳,在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下,第七號被我所歧視也是理所當然的。第三號『英雄』、第五號『命運』、第六號『田園』,而第七號呢?連王五都有個『大刀王五』、小李有『小李他媽的飛刀』的稱號,有本事才有稱號,沒有稱號就是不夠有名嘛!!這麼簡單的道理,不用老師教我也會阿~~(丟cd)

當時網路才剛發展,也沒有辦法像現在輕易的取得資訊,連我那本古典樂推薦的書上也沒介紹第七號,所以很輕易的犯了這種自以為是的錯誤。

音樂,總是要聽了才知道!

每一首曲子都有它所要表達的主題,甚至可以延伸到作曲者所依附的情感,這是相當主觀的。為甚麼有人只愛演奏某些曲子?有些指揮家只愛(擅長)演出某些音樂家的音樂?依在下小小的不成材觀念認為,這不過是聽音樂的胃口使然罷了。就像有時後會遇到那種一見如故的朋友,明明剛認識,才聊幾句就熟的跟什麼一樣,而第七號就是給我這樣的感覺。

我不太會形容音樂對我的影響,但是聽第七號的情緒,很容易維持在高檔,好像吃了顆興奮劑,藥效卻一直退不了,會讓人手足舞蹈是真的!!不相信的話看一下這位阿伯!!


Carlos Kleiber-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.第四樂章

看吧!不是我亂說,不只我有這種感覺,Carlos Kleiber這位大師早就跳得很高興了,我聽的再怎麼自嗨頂多只能算是個狗尾續貂而已。華格納稱此曲是「舞蹈的神化」,李斯特給的評價是「節奏的神化」,就沒給個像『英雄』、『命運』那樣給個稱號。但是,要怎麼給一個充滿愉悅的情緒一個稱號,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而且也沒那必要了~XD

後來,直到最近『交響情人夢』這齣日劇的關係,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才被炒熱起來,也讓我回想起以前買CD,聽到意外讓人耳目一新的音樂喜悅。另外,只要有待過樂團的,都能瞭解片中演奏的快感吧!! 哈

下面的音樂,就是直接從CD轉過來的(第四章聽到有點磨損 = =):


Beethoven: Symphony no.7 in A major 1.Poco sostenuto - vivace


Beethoven: Symphony no.7 in A major 2.Allegretto


Beethoven: Symphony no.7 in A major 3.Presto


Beethoven: Symphony no.7 in A major 4.Allegro con brio


第五號交響曲-『命運』:


Beethoven: Symphony no.5 in C minor 1.Allegro con brio


Beethoven: Symphony no.5 in C minor 2.Andante con moto


Beethoven: Symphony no.5 in C minor 3.Allegro


Beethoven: Symphony no.5 in C minor 4.Allegro

留言

匿名表示…
喔喔~
我的手機鈴聲就是用這個
(nodama所說的"大雨小偷"那段XD)
阿~那是nodame彈貝七的鋼琴曲的時候吧?應該是第一樂章,後來被當作片頭那段~XD
匿名表示…
第五號交響曲-『命運』:第3樂章
檔案好像失聯了,沒有聲音。
匿名表示…
感謝分享

但是其實有些時候稱號未必代表一切喔

舉例來說,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"命運"其實是日本人自己加上去(貝多芬曾說過第五交響曲的前四個音符有如"命運之神敲門之聲"),中國人後來引用,之後又再傳到台灣
因此在歐美第五交響曲是沒有"命運"的註記的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SKETCHUP動態元件

在使用 SKETCHUP 的動態元件之前, ” 群組 ” 和 ” 元件 ” 這兩種模型的型態重複性質很高,一樣可以編輯元件屬性,一樣可以做 ON CLICK 的互動,惟只有元件有 ” 關聯性 ” ,並在存成元件之後可以 ” 重複使用 ” ,所以在建立常用的櫥櫃模型時, ” 元件 ” 是比較合適的。另一個差別是, ” 元件 ” 建立時,可以 ” 建立軸 ” ,這對 ” 元件 ” 在於使用 ON CLICK 做 ” 移動 ” 、 ” 翻轉 ”… 等移動式互動時,在函數的建立上有基準的座標可以計算。

SKETCHUP直紋橫紋

貼圖的時候,紋路沒有統一看起來就不對勁,但是櫃體本來就有直紋橫紋,每次在紋理改來改去也很麻煩。 後來發現幾個步驟可以快速貼直紋、橫紋,在這裡先留個紀錄 1.用外部編輯器將圖檔轉向之後,就變成橫紋 2.轉向後的貼圖,顏色會變成調整前的顏色,也就是原本JPG圖的顏色,按一下"復原顏色變更",就可以調整回已變更的顏色。 3.再選一次原本直紋的貼圖,貼在物件上。 4.在"選取"的"在模型中",就可以看到直紋和橫紋的貼圖。 5.點進群組內,貼上各組件的紋路。

海平面升高後,你家在哪裡?

firetree.net 利用了Google Maps的圖和NASA提供的 高度資料 ,製作了一個模擬網站,顯示當海平面升高時陸地的殘存情況。你只要在左上角選擇一個海平面升高的程度,然後在地圖上找到你家的位置,就可以知道結果了。如果你家沒有任何的改變,恭喜你,在未來你可以先不用擔憂搬家的問題。但如果你家被一塊藍色塊覆蓋,那麼你還是努力地拯救這個世界和你自己吧! 轉錄自: http://chinese.engadget.com/ 網站查詢連結 在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(An Inconvenient Truth)中,看到了北極冰原正急速融解,果真如此的話,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約6公尺。 海平面上升6M 照6m的方式下去看的話,嘉義、雲林、台南...等嘉南地區影響最嚴重,台南的黑面琵鷺保育區也會消失。彰化沿海地區也有受到波及:大城鄉、芳苑鄉、福興鄉、線西鄉、伸港鄉、鹿港市區還在,不過市區以西(包含工業區)全部在海平面以下。 再來是宜蘭縣,沿海平原地區也消失了,宜蘭和羅東以東的陸地全部會被大海淹沒,再也不能去礁溪泡溫泉了。台北縣的金山鄉從市區到漁港這一段變成『金山半島』,旁邊的萬里也有部份在海中。淡水、八里沿海會消失,漁人碼頭沒了。 台北市倒是蠻嚴重的,尤其是淡水河和基隆河交接處的:北投、關渡一帶,社子島全部淹沒。塭子川川面加寬,切割三重和新莊,三重和剩下的蘆洲變成一個島。由於中港大排受到塭子川的影響,泰山鄉中山路一、二段左右的陸地都在海平面之下。市區內有基隆河經過,所以松山區、中山區部份地區會消失,松山機場只剩一半。或許是台北市內淡水河和其支流多,海平面一上升影響就大。 海平面上升14M 該網站最高可以模擬到14m高,在這樣的海平面高度下:台北市就變成台北湖了。宜蘭縣幾乎消失掉2/3,羅東勉強剩一半。台中縣沙鹿鎮以西全部變成大海,龍井、清水全部消失,沙鹿從此變成漁港。彰化縣的彰化市跟溪湖鎮變成漁港,二林孤立成二林半島。雲林縣...切一半就是了。嘉義不熟。台南還剩一個台南島。 高雄縣還有一個路竹半島,潭底山變成了潭底島,高雄市可能是因為半屏山的關係,跟台北相比,還保留不少區域,高雄山、壽山一帶也變成了島嶼,旗津早就消失了,小港沿海路一帶因地勢較高,變成一個半島,高屏溪兩旁的平原全數沉沒,屏東縣地區尤甚。恆春變成河港,車程剩一個龜山島。台東市還有2/3,花蓮因為美崙溪的關係,被